陪跑者一起哭 一起笑的人

人物故事
發表於 2023/09/25 1,651 次點閱 0 人收藏 3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
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,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

「我採訪一個選手的時候,講到難過的事情他開始哭,我也陪他一起哭,我不只是媒體或記者,而被認定是好朋友,因為我會隨著他的情緒起伏…」

「還有次巧遇一位跑者,我們兩個就在大馬路旁邊聊,一聊聊了一個多小時耶…」,這就是許多跑者都認識的好朋友–don1don總編輯鄭匡寓。匡寓撰寫的人物故事、賽事報導、運科新知、裝備評測…,許多跑友都一定讀過,我觀察他的文章產量很大,每天至少一篇,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爬網站蒐羅新資訊、新產品和新故事,從中發想出不同議題,而最喜歡寫的題材就是人物故事。

(匡寓和自行車/鐵人三項選手范永奕_鄭匡寓提供)

匡寓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聆聽不同故事和想法,如果是採訪完全不認識的人,他會做足功課,看受訪者臉書、影片,仔細讀留言,「當花越多時間情蒐,對方越來越立體,下筆時就能很快進入受訪者帶來的感動與想法」。他的這番話聽得我心有戚戚,我也是個喜歡以寫作說馬拉松故事的人,採訪以前了解受訪者背景和採訪當下都是令我享受的過程,我尤其喜歡採訪後的聽打,雖然這算是某種程度的苦差事,可以交給軟體處理,但我至今還是喜歡自己聽打,再一次沉浸於受訪者的話語中、感受對方的情緒;當我發現自己「享受」聽打,我非常確定自己正在做一件喜愛的事,因此樂此不疲。

這就是我約匡寓上節目的原因,我想跟這樣一位資深的運動媒體工作者聊,請他分享對寫作和跑步的熱愛。

(匡寓的表情會不會也太搞笑😂)

👂聆聽本集《肉腳的跑步人蔘》podcast請點 這裡 (約42分鐘)

👀繼續閱讀請往下滑👇


最愛即工作 自認幸運兒

匡寓從2015年到don1don工作至今已八年,他以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時,是個常感疲憊、會抽菸的上班族,2010年開始跑步後,胖胖的身材瘦了,整個人狀況變好,也想在工作上有所改變,便跟隨自己的心毅然離職;2014年他做了件瘋狂事,花十天從台北一路跑到墾丁,回來後沒想到接到don1don的邀請,他欣然同意,成為編輯。

「我很幸運,把對跑步和寫作的熱情和心力全投在職場上,記得台語歌王施文彬講過一句話:『如果你可以把興趣當工作,你一定要比一般人加倍努力!』我對這話的感受很深刻,很熱衷投入工作,不會有怨言。」

因為喜歡運動進入這個產業,也希望幫助更多人,在社群媒體時代,很多跑者或選手都會藉社群媒體寫自己的故事,但也有很多跑者和選手雖然成績好,卻不善於講自己的故事,匡寓認為,如何把這樣的人物挖掘出來很重要。他舉傅淑萍(註:2023女子半程馬拉松歷代百傑第3,1:15:41;2023女子馬拉松歷代百傑第5,2:43:40)為例,她非常低調,本身故事其實很多、人也很幽默;另外新竹尖石國中的謝俊漢老師,臉書上看不到他的內心世界和他為尖石國中做的事。我特別重讀了匡寓的《我跑,故我在:16位職人跑者的馬場人生》中的傅淑萍和謝俊漢老師的那兩篇–正好也是相鄰的兩個故事,感覺特別有味道!

(匡寓和尖石國中學生_鄭匡寓提供

匡寓分享,他在採訪時會想辦法找到彼此的共同點,如老鄧–鄧新詮,一開始兩人不夠熟,相處的時間也不夠多、談得不深入,後來發現彼此都喜歡看日劇,開始越聊越深入。採訪一個人必須做功課,讓所問的問題可以摸到受訪者的心,讓對方感到你懂他,就會敞開心胸受訪。「我常說真正的採訪是在採訪結束之後,當開始講幹話的時候,很多真心話就出來了,有些不能寫,你會很清楚知道他的心情和想法是什麼…。」

寫過這麼多人物故事,最大的收穫是,「當看到別人的故事,會用這些故事臣服自己,或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救贖;你看這個世界的態度會隨著溫柔一點,以前可能憤世嫉俗,但後來你會明白很多事一時片刻無法改變。」

匡寓深深記得,有一年在報上看到「花蓮縣議員陳長明過世」訃聞,上面寫著他是馬拉松選手。花蓮也是匡寓出生的故鄉,然而社會大眾除了認識花蓮的楊傳廣和古金水之外,對陳長明卻如此陌生,當時他的感受是希望喜歡跑步的故事都能記錄下來,一個個故事成為一條線、再擴大為一個面,就形成台灣長跑文化的厚度與深度。


跑齡十餘年 觀察賽事從成長到平穩期

從2011年的台北馬初馬,匡寓至今跑了兩百多場賽事,形容自己「每場都在玩」,回憶2013-2016年時,通常每星期六日就有六、七場馬拉松比賽,想累積百馬,一年內沒問題,可能禮拜六早上在台北跑一馬,傍晚搭車到南部,隔天早上再來一馬,然後返回台北。他最瘋狂的一次是,早上在台北跑完,下午又跑了場比賽,當晚再趕回台北再來一場比賽!比賽場次很多,報名去玩、一直跑一直跑,享受比賽氛圍,而這樣玩法的人還不少,因為到了馬場發現都是熟面孔,「ㄟ,昨天晚上住哪裡啊?等等一起去吃什麼?…」而現在則是進入賽事的平穩期,以前參賽人數動輒一兩千人,現在一場比賽可能只有幾百人,市場機制淘汰掉部分比賽,目前還在舉辦的比賽和單位都具有一定的水準。

鄭匡寓提供

我好奇問他,怎麼採訪24H賽?難道他也不睡?他早從2011年就開始寫人物故事與賽事記錄,第一次看到就被震撼:怎麼會有人這麼痛苦?跑24H幹嘛?「我躲起來睡,呵呵~分段睡,偷睡兩小時,再偷睡一下,帶著睡袋或到車上睡;一次醒來,ㄟ怎麼選手不見了?原來退賽了!還有一次醒來發現場上怎麼都沒人?因為太冷了!」他笑說,現在流行所謂的「沉浸式體驗」,而採訪24H賽就是不折不扣的沉浸式體驗。

目前參加吳信和教練的信和跑班,匡寓自稱對成績沒有特別要求,反而覺得能幫助、陪伴大家,成就他人是很快樂的事,因為他最欣賞的潘瑞根老師就是這樣的人。匡寓樂於帶視障跑者跑步,2014年在一場女子路跑還組成西裝帥哥團,在17.5K處與跑者擊掌,另外也帶身心障礙者運動,這都讓他感到很滿足。

(最近參加的Garmin Run半馬,匡寓跑得非常開心🥳_鄭匡寓提供

 今年底台北馬,匡寓希望帶信和班跑友破3:30,他自己的PB是3:27~3:28左右,目前每月跑量約200K,每週二跑tempo run,週四跟團隊一起跑間歇,周末抽一天跑25-30K長距離,常在台北大學、福和橋河濱練跑。「我對破成績沒有預期,但對訓練不會擺爛,一定照做,比賽只是最後一天的驗收,中間的努力才是過程,我會把過程做好。」

就如同寫人物故事,花很多時間書寫、改稿,以前很在乎點閱率,但現在已經能完全釋懷,因為過程中已經盡力而為了。「被受訪者認同與情感的連結比點閱率重要!」

所以,匡寓除了是don1don總編輯、是跑者,更是跑友和運動員的好朋友,他義務為幾位運動員管理粉專,也熱心擔任品牌和運動員之間的橋樑,促成彼此的合作。「我喜歡這些工作,跟運動員對話、了解他們狀態,慢慢到後來,如果運動員是一個特殊小圈圈,他們默許鄭匡寓進入這個小圈圈,也許成績上我無法幫忙,當陪伴運動員時讓他們知道我是可以幫忙的。我是個好朋友,剛好會寫東西,喜歡業界的人、喜歡跑步,投入其中很快樂…」(笑~

鄭匡寓提供


**歡迎點擊連結收聽👉《肉腳的跑步人蔘》podcast節目,並訂閱、留下五星評論、分享喔~😁😁😁

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檢舉

我認為這個內容是
廣告
情色
侵權
其他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